陪青春期孩子跳脫出慣性思維,可以讓親子愛的更自由與深刻
你家的青春期孩子,有沒有說過你們的思想很守舊、不思變通﹖或是總是習慣性的選擇食物與做事方法,而不喜歡改變呢﹖
青春期的孩子們長得很快,平常我們幾個月就會全家出動去採買衣褲鞋襪。
那一天我們先買了先生和幼子的鞋子,長子的衣褲後,幼子跟先生在戶外的座位上休息,我跟長子在一起排隊等待進入另一家店採買。
完成一件大衣的消費,店員問:「請問你們想喝氣泡水還是礦泉水?」不喜歡麻煩別人的我依照慣性思維差點要脫口而出說都不需要時,長子先說:「喝氣泡水好了!」長子看看我,店員也看看我說:「兩個都是氣泡水嗎?」我說:「好,兩個氣泡水,謝謝您!」
慣性思維,有時候很安全,有時候,卻是很侷限性的框架。
因為習慣了,我們常常用慣性思維的反應去處理生活中面對的大小事情。有時候會快速又安全,但是不是也常常造成重複的犯錯﹖重複的受傷﹖重複的失去可以變得更好、更有發展的機會呢?如果我們沒有覺察這樣的慣性,其實很多的日子就會過得千篇一律,讓人生厭與感覺無趣,不是嗎﹖
離開那家店,一家四口又進入另一家店採買了父子三人的衣褲,接著幼子突然問:「媽媽,您今天還沒有去OO店耶!」
我說:「媽媽今天不想去逛OO店了!你們想去嗎?」他們三人沒有特別想去,因為那是我特別喜歡逛的店。幼子還是很好奇的問:「媽媽,好奇怪,以前妳最喜歡逛OO店了,今天妳竟然不想去逛!」我說:「因為媽媽同性質的衣服已經有很多了,而且媽媽今天的消費超過預算,不想花時間再去逛,媽媽要跳出慣性。」
跳出慣性,我們才可以接受新的刺激與挑戰,學習新的技能,打開新的視野和格局。
當孩子長大到青春期時﹗我們大都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十年有餘,親子之間已經養成很多的生活與互動習慣。偏偏在這段時期,孩子的身心靈進入另一種全面的更新與嘗試,他愈來愈有自主意識的發展與需求,他愈來愈想要更多的自由與尊重,像是偏離了原先安全與順暢的軌道,有時候是不是逼著你要跳脫出慣性去看﹖去思考與改變﹖難免會讓人覺得好煩﹗好難﹗好討厭﹗不禁要問,孩子為什麼會改變﹖
孩子為什麼會改變呢﹖因為他在長大,他在發展成獨立於父母的完整個體,那需要很多的勇氣和鼓勵的,不然他就成為父母的復刻品了﹗
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,最需要的是忍耐和等待,忍耐住自己看不順眼想要干涉的衝動與批判,因為我們只是習慣不想變動;等待孩子自己察覺該盡的責任與義務而把自己照顧好、做好﹗因為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課題。在這中間,有時候需要父母善意的提醒和引導,但是﹗有多少父母忍不住、等不了的進行干涉與爆發衝突呢﹖
採買完成,天色墨黑,孩子們餓了﹗附近沒有找到適合用餐的地方,在回程的路上,看見一家窗明几淨,座位很多的便利商店,一家四口開心地享受晚餐。
再次坐上車啟程回家,我說:「爸爸謝謝你﹗今天開車,出錢出力帶我們來買東西﹗」高一的長子接著馬上說:「爸爸謝謝你﹗帶我們買東西。」國二的幼子也接著說:「爸爸謝謝你﹗但我們買東西。」這感謝的聲響,像是接力的三重奏,在車內接連著迴盪,讓先生的笑容都發出了閃亮亮的幸福之光。
好的習慣與思維要常常延續與進行,才會愈做愈好。但是﹗很多好的習慣在不同的階段卻須要做改變與調整,才能符合孩子成長的需求與變化,這是我常常提醒自己的地方,面對青春期的孩子,我們能教的,其實真的不多了﹗反倒是要常常保持一個開放的心胸與彈性來看待他們,想想可以從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學到甚麼﹖發現甚麼﹖因為他們的敏銳與勇氣,是熟悉慣性生活中的我們所缺乏的動力與熱情。
陪青春期孩子跳脫出慣性思維,多賞識與傾聽你的青春期的孩子,那會讓你激發出勇於改變與嘗試新鮮的生命熱情,讓你們親子愛的更自由與深刻。